 |
長期關注婦女骨盆健康問題的「花蓮慈濟大學護理系」蔡娟秀副教授同時也是「台灣婦女骨盆關懷協會」理事長的蔡娟秀老師表示,在人類發明手術前,就是用「塞東西」到陰道內來緩解症狀,古時候會塞海藻相關物品,有錢的人就塞珍珠、玉..之類的,這都是人類源於需求而找到的解方,而現在科技發達醫療進步,以醫療矽膠材質,做出各種尺寸與形式的「陰道子宮托」來因應病患的各種脫垂問題,選擇適合自己脫垂的「陰道子宮托」,裝置後是完全不會感覺到它的存在。
在美國,「陰道子宮托」就是骨盆器官脫垂的第一線治療方式,就算病人有手術意願,也必須先戴子宮托幾個星期,觀察脫垂改善情況,並不會直接進行手術,這是與台灣治療最不一樣的地方。
|
 |
「台灣尿失禁防治指導員」同時也是「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婦產部」技術員吳慧萍護理師分享她實際護理的案例,一位喜愛登山的老奶奶,有子宮脫垂的問題但又不願意手術,經過婦產科主任許鈞碩醫師醫生診療評估後,許醫師建議她使用陰道子宮托,剛開始的第一周,使用並不順利,經過回診更換子宮托尺寸與樣式後,脫垂症狀完全得到改善,讓奶奶非常開心的重返她喜愛的登山活動,也推薦有相同情況的山友就醫評估。
至於如何照顧女性的骨盆,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任許鈞碩醫師表示,主要就是盡量少提重物、避免便秘,減少腹壓過大問題,如果下腹部已有下墜感的婦女,可以做骨盆底運動來改善症狀,如果已經感覺陰道有東西掉出來,建議一定要找專業醫生評估,有時候在初期給些陰道荷爾蒙也可能會改善的,因為每位病人身體與疾病狀況不同,有問題發生及早就醫就對了。
|
 |
6月是國際盆腔器官脫垂月,在此「台灣婦女骨盆關懷協會」特別呼籲大家,正視女性子宮膀胱脫垂的問題,希望透過宣傳教育以及專業指導,幫助女性好好了解及預防骨盆健康問題,對於已經有相關症狀的婦女,也希望透過專業醫生的診療,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,如果有以上相關問題,可以加入「台灣婦女骨盆關懷協會」粉絲專頁或LINE官方帳號 @608pcgfi諮詢喔!
|